28圈抓产业 强经济 出实绩 南岸 加速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
28圈  会凌电子科研生产基地 摄/郭旭   拥有制造专业车辆“硬实力”的迪马工业 摄/郭旭   双环传动(重庆)精密科技公司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摄/郭旭   重庆东站站房外部装修正在加速进行中   长嘉汇半程马拉松在南滨路开跑 摄/郭旭   下浩里老街夜景 摄/郭旭   南滨路夜市,市民在夜市里挑选美食和商品 摄/郭旭   高楼林立的南岸城区   2025“重马”将于明年3月2日在南岸区南滨路海棠烟雨公园鸣枪起跑。12月5日,2025长安汽车重庆马拉松赛事发布暨招商签约仪式在南岸区举行。赛事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重马”报名人数超过23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全马中签率为7.29%。   “重马”汇聚的超高人气,成为南岸区经济社会稳步前行、蓬勃向好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南岸区锁定“加速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的目标抓产业、强经济,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6.2亿元、增长6.5%。   科创赋能 再造一个南岸工业   工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处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南岸,历来是重庆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今年以来,南岸紧紧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深化改革,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朝着“再造一个南岸工业”的目标加速前行。   12月5日,市经信委公布了我市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重庆美的通用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通用”)榜上有名。   走进位于南岸的美的通用,随处可见的智能化场景,让人切身感受到“未来已来”——智能配送车自动运行,将各种零部件送到生产一线;机械臂精准定位,拾取零部件装上产品主体……在这里,一台技术世界领先,重达50吨的中央空调,一周便能下线。   成立于2004年美的通用,如今已成长为南岸工业的“塔尖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水冷离心式中央空调。这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商场、地铁站、飞机场、工厂园区等领域。美的通用依靠不断的市场开拓和科技创新,实现了产品选型设计软件国产化“零的突破”,近年来,相继为北京大兴机场、重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了配套空调产品。   今年以来,以美的通用为代表的南岸工业“塔尖企业”持续放量。美的通用推出完全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打破外资垄断;另一家位于南岸的手机巨头企业Vivo的国内市场份额,也提升至全国第一。   同时,南岸的“腰部企业”也保持增长。福伦德、集诚汽车电子等高成长企业加快技改升级,产值提升超35%;美心集团持续深耕美欧市场,深入服务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地区基础建设,外贸出口销量保持7%的增势;莉莱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网络直销、在线接单的新模式,打通市场渠道,进一步扩能增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南岸工业稳步向好,得益于科创的持续赋能。   今年,南岸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新增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新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新认定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项目2个,新建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0个,累计建设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43个。累计完成47户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美的制冷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3星级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企业,29家企业入选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9个项目入选重庆市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名单,3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4家企业入选重庆市第三批设计驱动型企业库名单,重庆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被认定为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科创赋能,让南岸的软信产业也得到提速发展。全区投入使用京东超算中心、商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中心;盟讯电子、福伦德等服务商入选重庆市2024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源池服务商;福伦德为理想、蔚来、华为、赛力斯等新能源车企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占领国内前十主机厂约30%市场份额;城投金卡等9家企业入选“满天星”示范企业,中移物联网等3家企业入选全市首批“北斗星”“启明星”软件企业培育对象名单。   内外兼修 提振消费扩大开放   南岸区是我市试点培育的国际消费中心区,和重要的对外开放高地。来自南岸区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南岸商务经济实现“两进一升”,其中: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8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9144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外贸进出口60.9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扭负转正”并高于全市7.9个百分点。   12月15日,重庆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首店——永辉南坪万达广场店“爆改”后迎来“满月”。全新“胖永辉”开业当月累计销售额突破4200万元,日均销售额较调改前提升近5倍,带动南坪万达广场整体客流量、销售额双双提升超100%,进一步促进了南坪商圈提档升级。   永辉超市南坪万达店,是重庆永辉超市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通过引入胖东来超市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结合本地实际在产品结构、店面设施、服务理念、员工待遇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改。   “调改后商品品质更好,特色商品增多,顾客自然就多了”据永辉超市南坪万达店店长谭燚介绍,调改后门店日均消费人次从3000左右飙升至1.2万以上,周末更是超过1.5万。   永辉南坪万达广场店,是西南地区首家“胖永辉”。其升级蝶变的背后,是南岸区商务经济通过“内外皆修”,发展趋稳向好的大背景。   今年,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入第3年。作为重庆试点培育的国际消费中心区,近年来,南岸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重马国际消费节、不夜南滨生活节、无人机大赛等20余场南岸IP活动撬动消费超50亿元。“南岸购车节”直接带动汽车零售超2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近8亿元。创新策划发布“南滨C湾”品牌概念。策划营销南坪焕新系列热点,中心广场开街,全市首家康莱德奢华酒店、西南首家“胖永辉”如期开业。大力营销后堡公园、下浩里等非标商业,打造现象级网红IP。   全区商务经济优势业态不断壮大。会展产业持续壮大,形成“科技展、专业展、国际展、Z世代展、文化展”等五大特色鲜明会展品牌,全年举办150余场展会,带动消费经济超50亿元,会展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汽车消费领先,南部汽车城初具规模,全区集聚车商60余家,年销售额破100亿元,贡献社零超30%。新天泽汽车产业园加快建设,将于春节前正式开业。“四首经济”发展迅速,引培“首店”33家,“渝味360碗”旅游美食8道,长嘉汇入选全市首批“首发中心”。电商逐渐成势,京东电商产业基地开园,培育电商超60家,社零贡献超过20%。大健康产业优势不减,全区150余家医药流通企业,贡献零售业超10%,贡献批发业超40%。   一面对内促消费,一面向外谋发展。伴随重庆东站纳入全市高铁快运枢纽节点,和全区首个综合性公用保税仓(千方保税仓)建成投用,南岸的内陆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   全区新引进外资企业14家。鼓励得耀实业、台达电子等存量企业增资扩股,中旅西南总部、云际资本、鹏瑞利等增量企业签约落地。推动美心、蓝岸等存量企业进出口额超11亿,落实“渝车出海”行动,指导鑫凯道、中宝富兴等3家企业获二手车出口资质。实施“百团千企”计划,组织参加国内外展会73场。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7.5亿元。60家企业争取市级外贸资金660余万元。   成功获批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全市今年新增3个、共6个),提炼改革创新成果案例17个。自贸板块新增注册企业超500家、注册资本金14亿元。圆满完成第六届西洽会布展、招商推介、对口接待等工作,签约16个重大项目,合同投资额176.34亿元。   抓大扶小 项目带动产业协同   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强力带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众多就业机会。南岸一手“抓大”,一手“扶小”,从两个层面同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月26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成功接驳我国西部地区在建最大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建成后将与6号线贯通运营。   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位于南岸区茶园组团,起于国铁枢纽重庆东站,止于已开通的6号线刘家坪站。线路全长6.79公里,设重庆东站、长生老街站、百乐园站、刘家坪站4座车站。线路投用后,对完善东部槽谷轨道交通线网、强化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南岸茶园组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是南岸正在推进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今年,在南岸投建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有37个、总投资10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9.8亿元,截至11月已完成投资60.1亿元;区级重点项目165个,年度计划投资290.59亿元,截至11月已完成投资221.07亿元。除了在建项目,南岸在重点领域谋划储备2024-2026年项目224个,总投资达1806亿元。   “受重点建设项目强力带动,今年1-10月,南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5亿元,增速5.0%。”南岸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产业强,则经济兴。南岸强化指导谋划,不断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全区加强策划争资。竭力谋划“两重”“两新”产业项目,向市发展改革委申报项目22个,获得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项目9个,共获资金2.8亿元。   稳步建设创新平台。组织全区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功通过2023年度优化整合评价工作。重庆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23年(第30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市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及实验室33个,其中国家级1个,国家地方联合8个,市级24个。建成市级转型促进中心3个。   深入推进产业协作。深化与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成华区等成都有关区县合作,新签订产业协作、科技、文旅、商务、枢纽经济、川渝通办、人力资源等7个专项协议,促成福伦德、重庆机床与华川电装、青山实业开展合作。   小微企业对于发展经济、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南岸经济的重要基石。   11月18日,南岸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会议指出,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稳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现实需要。全区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着眼发展大局,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共同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7日,南岸区数字信用管理平台运营暨“重信贷”产品上线。“重信贷”将为南岸1.5万户中小微企业注入“源头活水”。   “重信贷”作为南岸区数字信用管理平台推出的首款融资产品,采取“政府+银行+担保+科技型企业”的多方合作模式,旨在提供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生态,有效破解小微市场主体融资覆盖度低、信贷违约高、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截至12月19日,全区累计走访各类经营主体73432户,其中,小微企业53623户,小微企业走访覆盖率达92.8%;纳入“申报清单”480户,纳入“推荐清单”395户;“重信贷”累计授信121户次、2790万元,实现投放99户次、2340万元。(彭光灿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岸区委宣传部提供)
28圈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迎峰度冬 电力可靠
28圈  近期,合肥气温连创新低,城市用电需求迅速攀升,合肥电网进入“迎峰度冬”关键阶段。目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已做好准备,确保城市平稳电力供应。      多方联动,电力供应有保障   12月20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联合多个重点用户中心,完成热点供电区域方式优化调整、设备临停事故预案和联合演练等工作,为供电质量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局部地区短时或将面临一定压力,但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优化方案,尽可能消除可能出现的设备重载现象,做到电力平衡。”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洪波说。   提升电源侧供给能力是迎峰度冬电力保障的重要“基石”。今年下半年,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和政府部门组织多家电厂进行检修,有力提升今冬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成立迎峰度冬保供专班,完成重点变电站的检修升级;运用无人机、红外测温仪等科技装备,对全市大型变电站、重要输电线路、开闭所开展巡检,及时发现并消除问题隐患。   在客户服务方面,“网格化”供电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加人员力量,24小时快速响应、处置问题;针对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客户,安排专人进行设备巡视,协助完善应急预案,制定能效提升方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   打牢根基,电力容量更充沛   合肥市蜀山区的候店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于今年11月投运,一次性增添变电容量480兆伏安,进一步提升电力设备运行稳定性。   “自今年9月迎峰度夏结束之后,我们制定科学工作方案,持续推进电网检修、建设、改造,最大程度提升合肥电网‘健康水平’,让今冬城市电力容量更充沛。”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秦鹏说。   12月底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将按期完成198项大型电网检修作业,对全市80余座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完成16条超特高压线路的合肥段检修工作,为今冬明春长三角区域提供更可靠电力供应。   今年下半年以来,合肥电网先后投运四座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1160兆伏安。根据工作计划,2025年春节前还将按期投运数个变电工程项目,新增变电容量680兆伏安,进一步提升电网可靠性,护航重点企业用能,平稳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雨雪冰冻天气,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应急方案。连日来,公司利用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对全市重点线路进行了四轮次特巡,及时消除隐患缺陷128处,提前落实防寒准备。   绿电赋能,城市度冬更清洁   12月19日22点,合肥电网进入用电谷段,位于肥东县的35千伏国家电投安和储能电站启动充电模式储存电量。“我们站利用光伏发电高峰期、用电谷段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段对电网反向放电,每小时充放电能力最高达2万度以上,起到了转移高峰期间电力的‘削峰填谷’作用。”国家电投合肥生产部副主任胡文波说。   近年来,合肥市的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升,为冬季能源平稳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新能源在迎峰度冬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下半年,30余座新能源场站先后投运,装机容量达17.2万千瓦。迎峰度冬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深挖用户侧储能顶峰潜力,与全市11座用户储能站联合制定方案,晚间用电高峰期最大可增加7.5万千瓦顶峰能力。   截至今年11月底,合肥地区新能源装机达527万千瓦,占地区电源总装机的58.3%,新能源出力最大达292.1万千瓦,约占实时负荷的42.53%。   冬季采暖需求较大,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近年来推荐新小区、集中办公区应用地源热泵、电蓄能空调等新型清洁供暖方式,协助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完成“以电代煤”改造。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助力69个新型供暖(冷)方式落地,年节约高峰时段用电量超1500万千瓦时。”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赵枫说。 (李岩)
28圈兵团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
28圈  近日,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兵团党委金融办、兵团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单位及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新疆监管局,印发《关于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就有序推进兵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作出部署。   按照《行动方案》,兵团将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原则,聚焦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供水设施设备更新、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标准化更新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建筑施工设备更新、建筑节能改造和“带病运行”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等11项重点任务,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着力扩内需、惠民生、保安全,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慧运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按计划完成对技术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设备的更新改造,建筑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方面,将对投入使用时间长(重点针对运行时间超过15年的住宅电梯)、配置水平低、运行故障率高、安全隐患突出、职工群众更新意愿强烈的住宅电梯,结合隐患排查或安全风险评估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或大修。到2027年底前,预计更新改造住宅老旧电梯530余部。   在供水设施设备更新方面,更新改造存在影响水质达标、老旧破损、国家明令淘汰、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的自来水厂内及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加压调蓄)设施设备。到2027年底前,预计更新改造各类供水设施设备31万余台(套)。   在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方面,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包括水泵、鼓风机、污泥处理设备、加药设备、监测及自控设备、除臭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到2027年底前,预计更新改造污水处理厂39座、各类污水处理设施设备180余台(套)。   在建筑节能改造方面,更新改造超出使用寿命、能效低、存在安全隐患且无维修价值的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施设备等。到2027年底前,预计更新改造外墙(屋顶)保温179万平方米、照明设施设备3700余台(套)。   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兵团各级住建部门将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清单管理,组织开展年度进展跟踪和评估,确保此项工作落地落实。(全媒体记者 陈琼)
28圈特灵科技智能制造新篇章:吴江工厂引领冷链行业绿色转型
28圈  近日,特灵科技旗下冷王品牌宣布,位于江苏吴江的冷王亚太区制造及工程中心正式落成。作为特灵科技“未来工厂行动”的核心部分,吴江新工厂投资3亿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成为冷王在亚太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除现有产品线外,还将引入拖车温控和新型卡车独立温控设备产线。 冷王吴江新工厂俯瞰图   特灵科技亚太区副总裁凌寒表示,吴江工厂凭借智能制造的综合能力,将填补冷王拖车制冷机组国产化的空白,并成为行业内产品最全面、布局最优化的制造中心之一。   “未来工厂行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未来工厂行动”的核心部分,特灵科技旗下冷王品牌的吴江新工厂体现了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卓越能力。该工厂以自动化、数字化和绿色化为特点,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   在自动化领域,通过引入机器人焊接、折弯、喷涂及立体仓库等11个自动化项目,工厂的自动化率提升至40%,在冷链运输业内实现领先水平。特别是自动化立体库,不仅节约了33%的占地,还提升了43%的运营效率。   数字化方面,吴江工厂部署了全球ERP系统和全数字生命周期能源管理系统,并自主开发了订单实时监控和数字运营效率反馈系统,从而打造成一个端到端、上下贯通的数字化工厂。   在环保举措上,该工厂致力于实现LEED认证,采用新型制冷剂R514A、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并引入最新的磁悬浮冷水机组和能源管理系统,以推动冷链行业的绿色转型,助力冷王实现2050年冷链全面电气化和净零排放目标。 冷王工厂的工人在产线上进行机组装配   冷王拖车制冷机组是特灵科技冷藏运输业务最关键、最复杂的产品之一。此前,冷王品牌依赖从欧洲的姐妹工厂进口,这导致产品周期、供应链敏捷度和服务响应速度都不够理想。冷王拖车制冷机组的国产化,不仅将优化供应链响应和制造成本,还将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升级,吴江工厂将为中国乃至全球业务注入新活力。”特灵科技亚太区生产运营及整合供应链副总裁吴传钢表示。   中国市场对特灵科技具有战略性意义   目前,特灵科技在中国已布局四家制造基地和一个亚太研发中心,凸显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凌寒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民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推动了高质量食品和生物科技领域需求的增长。这一趋势对冷链运输提出了更快速、安全和可靠的要求,展现了冷链物流的巨大潜力。   在温控系统领域,特灵科技一直领先行业。凌寒认为,中国市场对特灵科技而言具有战略意义,亚太研发中心不仅服务于中国,还为全球开发产品,相当于一个全球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贡献特灵科技全球近半数产品专利,每年新增50-60个专利申请。   凌寒强调,特灵科技不仅关注当前市场需求,还积极布局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引领市场发展。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亚太研发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合作,并成立了中国暖通空调领域的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汇聚了众多学者和科研人才。   通过本土化研发,特灵科技不断强化本土化制造和供应链,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特灵科技旗下的另一战略品牌 —— 特灵,其在太仓工厂的自制螺杆转子项目,投资巨大且关键。此前转子依赖进口,存在周期长和产品适配等问题,通过自制,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性能,还缩短了交付周期,增强了供应链稳定性。加之与本土研发团队结合,可以更快速支持产品创新以响应市场需求。   吴传钢认为,中国的供应链、竞争力和产业完整性难以被复制,中国作为特灵科技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不可动摇,希望通过新工厂的落成能够进一步促进特灵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开拓亚太及其他地区新市场。(文/赵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