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圈新京报消息,从大兴机场获悉,目前国内最大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即将完工。该系统正式运行后可以为大兴机场公共区域250万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供热和制冷。
28圈MDV大赛以创新设计力量 赋能建筑绿色发展新未来
28圈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国提出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显得尤为迫切。由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美的楼宇科技共同主办的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以下简称“MDV大赛”),自2002年创办以来,历经二十二届的沉淀与发展,已成为推动建筑行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发展,建筑暖通设计的新使命
建筑能耗在全社会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系列研究报告》,建筑全过程(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和建筑拆除)能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约45.5%,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占比约为21.3%。
在建筑运营阶段,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系统是主要的耗能部分。举个例子:传统建筑中,一栋办公大楼的暖通系统每年所需的电费为500万元,而在使用高效的智能化暖通系统后,能耗降低30%,每年可节省150万元电费。不仅如此,优化的还包括建筑能效、碳排放量及用户的舒适度等多方面。
如今,在“双碳”目标下,行业对减碳、零碳建筑的呼声越来越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整个行业都在努力追求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具有长期经济效益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刚需。
MDV设计大赛22年历程回顾
MDV大赛举办22年来,见证了中国暖通行业的进化。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今年大赛新增了“高效制冷机房”和“节能改造”评奖板块,呼应了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绿色转型。
创新驱动,MDV大赛的绿色实践
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是中国暖通空调行业成立时间最早、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赛事。大赛的宗旨是通过推广中央空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自创办以来,MDV大赛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设计方案,并在成千上万的建筑项目上得以实现,专家、设计师与学者都能从中进行交流与学习,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说,MDV大赛已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通过集结全球优秀设计师的智慧,推动了众多节能创新项目的实际应用。大赛覆盖了医疗卫生、轨道交通、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商业楼宇等多个领域,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本届第二十二届MDV大赛中,获得首奖“节能创新奖”的项目——花旗集团大厦冷热源机房改造设计工程,给出了非常值得借鉴的参考。该项目采用美的高效机房解决方案,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实施落地、到交付运维,采用多种数智化工具,比如负荷仿真模拟、装配式施工、高效设备、数字化运维管理等,通过实测运行检验,机房综合能效从改造前的1.0W/W左右提升到5.5W/W以上的卓越水平,系统运行费用降低40%以上,帮助大厦运营方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而专业组金铅笔奖项目——湖北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楼设计工程,设计人员基于项目资源分析对比后确定空调方案,采用多种复合能源(如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地源热泵、数据中心热回收、电锅炉固体相变蓄热),并采用过渡季“免费”供冷的方案。该项目投入使用已达1年,效果良好,整体项目获评鲁班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专业组,学生组项目也获得了专业评委的高度评价。如本届学生组最高奖项“设计达人奖”和“达人指导奖”获奖项目,是来自重庆大学师生团队的城市碳中和建筑——成都海天集团研发总部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展现了学生们在建筑环境与能源效率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示了创新设计的力量,更成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标志性样板,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和效益,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赋能未来,MDV大赛的持续贡献
MDV大赛不仅是设计创新的竞技场,更是绿色和智慧建筑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大赛通过推广优秀设计案例,为建筑行业的绿色智慧可持续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据统计,MDV大赛累计组织了5000多场线下推介会,累计8万多人次投稿,征稿超过数万份优秀设计方案。自2021年开设海外赛区以来,大赛已吸引了包括墨西哥、格鲁吉亚、阿联酋、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众多设计精英参与。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加,MDV设计大赛的奖项数量和奖金总额也在持续增长。第二十二届MDV设计大赛总体设置285个获奖名额,总奖金高达87.6万元。
MDV设计大赛海外组获奖作品
随着规模的扩大,通过这一平台,更多的设计师、高校师生、企业与专家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实践中来,共同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同时,大赛也将加强与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MDV大赛作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发挥其在技术创新、理念传播、实践推动等方面的作用,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大赛的持续举办,将为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开启新的篇章。”颁奖典礼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说。
28圈北京供暖正式启动 新能源供热更高效节能
28圈 11月15日,北京正式开始供暖。在此之前,部分地区从11月7日起,进行试供暖,并对各类供暖设备设施集中排查和消除隐患,确保正式供热时能够稳定达标供热。
今年,北京城镇地区供热面积约10.58亿平方米,其中居民集中供热面积达6.9亿平方米。在供暖季开始前,北京市对锅炉、管线和阀门等设备设施集中排查、消除隐患。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供热管理办公室主任 胡荻:对上个采暖季发生问题比较多的小区,集中进行问题的梳理,特别是对供热系统和设备设施当时出现故障的,集中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今年一共更换了1882公里的老旧供热管线。
除了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今年,北京市供热企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比如针对供热主管线,供热企业在热力井里安装了7900套监测感知装置,该装置可以实时采集井室里的温度和水位,发现异常后精准报警。
京能集团北京热力科技信息部业务经理 辛瑞峰:我们在换热站的入口也设置了温度、压力和流量的采集器,也是实时上传到我们的生产调度平台,可以检测我们的供热质量,居民家中安装了我们的室温检测装置,通过用户实际家里边的室内温度,我们来做一个供热的质检。
北京:余热地热用起来 新能源供热更高效节能
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特别是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去年11月份,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北京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这个供暖季,北京的新能源供热进行得怎么样?
华能北京热电厂是北京市重要的电源、热源支撑点,生产的热量约占北京市集中供热量的三分之一。从去年底开始,该热电厂建成投产了烟气余热深度利用设备,将发电过程中排出的高温烟气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推动应用新能源供热技术。
华能北京热电厂热机专工 王海浩:通过在烟气排放通道尾部内置板式换热器, 将八十多度的烟气通过余热利用系统降到三十五度,然后将四、五十度的烟温差进行换热,利用余热系统对外供热。在整个北京今年的供暖季,我们通过余热利用系统,增加了供热能力三百兆瓦,增加了供热面积将近七百五十万平方米,能够节省天然气将近八千万立方米。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些新建住宅楼和办公楼则使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供热。通过打井,将换热管路埋至地下150米深的地方,利用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能力,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这种新能源供热技术更加高效节能,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小,运行起来也更稳定。
北京燃气集团副中心6号能源站负责人 乔占江:我们副中心6号能源站绿色供暖面积大概是五十万平方米,整个供暖季二氧化碳减排大概是六千吨。根据天气的变化,我们也随时调整供水温度,保证咱们供暖服务的稳定。
28圈大兴机场将建成国内最大多能互补地源热泵
28圈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在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方面开展专项工作
28圈据隆基绿能官微,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3年两会议案中提出,建议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潜力,加快部署进程,使其为城乡建筑提供更多的绿色一次能源;建议在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方面开展专项工作,为绿色建筑清洁采暖打开突破口。
他还建议各级政府发动和支持企业普遍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建议加强检查落实中小学生运动频率和时长,变革中小学生的学业和升学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加快实施完善社区体育设施计划提高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